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简称 “等保”)是确保网络安全的关键制度,旨在持续增强网络运营方的安全防护能力。在哈尔滨完成等保现场测评后,网络运营方需要从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整改,以提升安全防护水平,满足合规要求,并获得合格的等保测评报告。
首先技术整改方面
优化网络架构与配置 :科学调整网络架构,优化网络配置,从源头增强网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通过合理划分网络区域、限制不必要的访问权限等措施,有效缩小攻击面,降低潜在安全风险。加强主机安全 :全面审查主机系统的安全配置,关闭非必要的端口和服务,减少潜在的入侵入口点。同时,及时安装最新的安全补丁,修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漏洞,防止攻击者利用已知漏洞进行攻击。精准修复漏洞 :根据漏洞扫描报告,优先处理系统中的高危漏洞。采取有效的修复措施,如应用厂商提供的补丁、调整配置或采用临时缓解措施等,确保系统免受攻击。升级与优化安全设备 :对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关键安全设备进行版本升级与配置优化,增强其防御新型网络攻击的能力,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更新与强化安全软件 :定期升级病毒查杀软件的病毒库,确保其能够及时识别和防范新出现的恶意代码。同时,关注安全软件的版本更新,利用新版本中的增强功能提升恶意代码防范能力,为信息系统提供更坚实的保护。
第二个是管理整改方面
完善制度建设 :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借鉴成熟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制定或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度应涵盖人员管理、访问控制、数据保护等多个关键领域,明确各岗位的网络安全职责,确保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健全安全管理架构 :完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网络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力,确保其能够统筹协调单位内的网络安全工作。同时,细化三员(安全管理员、系统管理员、审计管理员)的工作职责,避免职责交叉和混乱,形成有效的网络安全管理机制。细化操作规程与应急预案 :完善网络安全操作规程,详细规定各项网络安全工作的具体步骤和要求,确保工作人员能够规范操作,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同时,制定详细的网络安全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处置措施,并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人员培训 :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活动,如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技术技能培训等,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攻击手段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注重保存培训记录和应急演练记录,为持续提升网络安全管理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是监督检测环节
网络运营方在获得《测评报告》后,需按照要求将其提交给当地网安部门。在某些情况下,网安部门会在备案环节先给予一个备案编号,待网络运营方提交《测评报告》后,才会发放正式的备案证明。至此,等保测评流程暂时告一段落。然而,网络安全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网络运营部门需做好准备,随时接受网安部门不定期对备案系统网络安全方面的监督检查,以确保持续符合等保要求。
网络运营方应将等保后续安全整改视为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契机,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双重优化,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保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业务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哈尔滨等保#

